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中国人民大学2024年度田野课堂启程仪式暨行前培训讲座顺利举行

2024-07-03 文:社会学院 图:社会学院

7月1日,中国人民大学2024年度田野课堂启程仪式暨行前培训讲座顺利举行。上午9点,田野课堂启程仪式在逸夫会堂第二报告厅召开,教务处处长吴健、社会学院党委副书记黄家亮、副院长富晓星以及10个田野教学基地的各位带队教师:陈那波、陈金珠、陈政宏、代旭、韩佳、李丁、廖越、林丹、唐丽娜、王阳、周浥莽(按姓名首字母排列)和来自校内外的120余名田野课堂学生出席仪式。启程仪式由富晓星副院长主持。


会议伊始,教务处处长吴健教授为田野课堂作启程致辞。吴处长回顾了习近平总书记于2022年4月25日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提出的新教育理念,并指出这一理念已成为学校教育实践的航标。在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学校提出了面向2035年的人才培养计划,特别强调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创新训练工程的重要性。今年5月,田野课堂教学中心的正式成立,标志着项目该从院内扩展至全校,成为连接学校和学生的重要平台。教务处推动教学活动课程化和学分化,将田野课堂纳入正常课程体系,深化学术实践,激发学生潜能。吴处长寄语师生们扎根田野、深入基层,运用社会科学方法,在实践中增长见识、实现自我超越,并期待田野课堂取得圆满成功,为学校人才培养改革做出更大贡献。



随后,社会学院党委副书记黄家亮发表致辞。黄书记强调了田野课堂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的重要作用。他指出,田野课堂项目已经正式从社会学院的项目升级为全校性项目,与学校面向2037年建校百年的人才培养创新行动计划息息相关,使命光荣、责任重大。田野课堂不仅是传统教学的加强,更是探索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随着项目的全面提质增效,田野课堂将实行课程化、学分化,要求师生以更高的标准参与其中。黄书记呼吁全体师生发挥主人翁意识,共同面对挑战,培养应对不确定性的能力、团结合作的能力、主动开拓局面的能力。


接着,周浥莽老师作为田野课堂带队教师代表,分享了在山西昔阳川口村的带队经历。在田野调查过程中,学生们通过短期密集的去中心化的集体调研方法,结合制度化的田野记录机制,深入剖析了土地流转模式、合作社与租赁经济的矛盾,以及帮扶政策与乡村社区建设的张力。周老师强调,田野课堂作为一种研究方法,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实践和理解能力,还为社会学研究方法和社会问题洞察提供了新视角、新途径、新洞见。

社会学院大三的学生时嘉豪作为学生代表,分享了自己对田野调查的深刻认识和实践经验。时嘉豪强调了亲临现场的重要性,提倡同学们超越书本知识,深入社会现场,以求真务实的态度进行社会学研究。“田野不仅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态度,一种扎根向下、求细求真的实干精神”。时嘉豪呼吁同学们以真正的好奇、真诚的求真、系统的探讨和主动的质疑,投身于“有血有肉的社会学实践”。

2024年度田野课堂教学授旗仪式是本次启程仪式的关键环节。各田野教学点学生代表从黄家亮副书记、富晓星副院长处接过田野课堂旗帜并合影留念,象征着2024年度田野课堂正式启程!


随后,各位领导和各田野教学点的师生们合影留念。

曲阜教学基地团队

成都教学基地团队

昔阳教学基地团队

台州教学基地团队

八角教学基地团队

靖西教学基地团队

和田教学基地团队

定州教学基地团队

延川教学基地团队

鄂尔多斯教学基地团队





启程仪式结束后,行前培训讲座在社会学院教授陈那波的主持下顺利开展。


黄家亮副书记在启程讲座中深入阐述了“中国人民大学田野课堂教学改革的理念与实践”。田野课堂项目作为人才培养模式的总体性变革,以“课堂进田野,田野进课堂”为核心理念,倡导教育教学全要素、全环节、全流程的再造和重组。他展示了田野课堂模式如何超越传统实习和实践教学,构建开放性、临床性、集成性和穿梭性的教育环境。他回顾了田野课堂教学模式自2017年以来的改革发展脉络,总结了2023年田野课堂的丰硕成果,包括50余篇调查报告、近800份田野心得、2部纪录片、9次主题宣讲及《田野课堂教学手册3.0》等。展望未来,中国人民大学将继续扩大田野课堂的规模和影响力,通过跨领域合作,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人才。


下午第一场培训讲座中,社会学院陈那波教授以“田野调研中的‘望、闻、问、切’”为主题,深度解析了“望闻问切”在田野调研和分析复杂社会现象的适用性。陈老师指出,“望”即观察,要求同学们细致捕捉社会现象的每个细节,构建起对场景的初步理解;“闻”指的是参与程度高的观察,强调深入体验并收集信息,事后进一步通过观察日志来整理及体会;“问”是访谈,借助设计好的访谈提纲,与被访者进行深入对话,挖掘背后的故事与逻辑;“切”代表分析,通过对经验事实的描述和概括实现概念化或变量化,努力去构建概念、命题甚或理论框架,提炼出有价值的发现。这四步法不仅有助于全面理解社会现象,更促进研究过程中的反思与成长。最后,陈老师鼓励同学们以“望、闻、问、切”为指导,轻装上阵,在田野中了解社会、追求真知,丰富学术与人生体验。


第二场行前培训讲座“中国城乡基层治理发展”由社会学院李丁副教授讲授。李老师从公共物品的概念、组织、类型与供给方式切入,分析了城市化进程中公共物品的供给机制,并探讨了不同样态的社会组织在公共物品供给中的重要性。李老师强调,在我国的多层级管理模式中,政府是公共治理的核心工具。他详细解读了国家政权建设与治理网格化的改革实践,同时指出多层级管理模式带来的政策落实与科层制的困境以及社区公共物品供给体制的问题。通过丰富的案例和理论分析,李老师向同学们展示了中国基层治理研究的知识基础和理论争辩,引导同学们在大国治理的背景下思考中国城乡发展的特色,理解政策与治理结构的复杂性,并在历史与结构的情境中全面认识中国基层治理的多样性。


培训讲座结束后,陈那波教授进一步强调田野课堂中团队合作和资料共享的重要性,鼓励同学们将田野课堂的所见所闻转化为学术探索的宝贵资源和个人成长的实践经验,为后续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走进田野、带出故事、产生成果!


Baidu
map